1914

Ur-Leica

让生活进入摄影

第一台实用35 mm相机的诞生,为当时纯静态、摆拍为主的摄影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真实的瞬间。自此,每一台徕卡都成为了记录当下、连接时间与空间的秘钥。

奥斯卡·巴纳克的黑白肖像
奥斯卡·巴纳克

奥斯卡·巴纳克让一切都动了起来

1911年,巴纳克作为一位精密机械师,怀揣着发明热情,加入了徕兹公司。他业余时间热爱摄影,却因患有哮喘而早已厌倦了沉重的相机和干板摄影只能拍摄静态图像的局限。随后,他转向电影和测量技术研发,专注于电影胶片的研究。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灵光乍现,萌生了一个颠覆摄影世界的想法:他把原本为电影设计的35 mm竖幅胶片横向使用。24×36 mm的胶片格式就此诞生,这也成就了Ur-Leica的问世,标志着即兴移动摄影时代的开启。

胶片的另一大优势起到了关键作用:胶片简单易用,曝光均匀,这意味着即便没有专业的摄影知识也能轻松驾驭这台全新相机。因此,最重要的一次原型测试也能在巴纳克缺席的情况下,在远离威兹勒的地方完成。

深入了解徕卡原型机

若这台相机能在大洋彼岸绽放光芒……

恩斯特·徕兹二世(Ernst Leitz II)携带其中一台原型机,踏上了前往纽约的商务之行。这对整个项目来说堪称一场冒险,因为他正是日后要决定徕卡(徕兹相机的简称)命运的人。更重要的是,徕兹本人并不是一位摄影师。在威兹勒,无人预料到:在这段行程中,一本引人入胜的相册已悄然诞生,从各地风情到多元题材,直至我们如今所熟知的街头摄影,尽收其中。此次这台小巧可靠相机的深入使用,伴随着这段难忘的旅程,很可能正是他日后做出关键决策的情绪来源。

1914年人们在纽约的街道上行走的黑白照片
1914年的美国——影像令人大开眼界
“我决定冒险一试”。
恩斯特·徕兹二世,1924年
恩斯特·徕兹二世插图
旅程继续
徕卡百年时光之旅:1914年